首页 | > 企业动态 > 集团新闻 > 综合新闻 |
淬火成“基”| 创新坊百日高温鏖战,首块筏板浇筑吹响攻坚号
8月19日凌晨,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缓缓注入底板,启动区创新坊二期项目公建部分地下室首块筏板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入结构施工新阶段。
首块筏板浇筑完成
入暑以来,该项目近千名建筑工人顶烈日、冒酷暑,分布在“热辣滚烫”各作业面上,向着“9月5日地下主体结构冲出正负零”节点目标发起攻坚会战,用汗水浇筑工程根基,以实干冲刺关键节点,顺利完成地下室首块筏板浇筑,为这座未来之城的崛起写下生动注脚。
创新坊二期项目作为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配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4.59万平方米,它围绕产城融合目标,致力于打造集创新研发、智慧办公、生态商业、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综合体。作为北京公司疏解入驻雄安的首个大体量“家门口”工程,该项目自中标以来,超前谋划,高起点要求,高标准策划,邀请业内专家开展工程管理策划,并多次前往优秀项目观摩“取经”,目前该项目驻地大气美观,标识清晰,现场塔吊林立,企业文化随处可见,俨然成为雄安新区bwin必赢“新名片”。
跑步进场 全速推进施工进度
雄安新区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建设工程标准高,要求严,该项目三个地块同时开工,体量大,工期紧任务重,且现场狭窄,管理难度较大,公司及项目两级团队中标后启动“一级响应”,采取大项目垂直管理模式,并充分发挥属地优势,“跑步”入场,迅速组建起项目部,制定施工计划,统筹资源调配,科学组织施工,基坑24h不间断进行土方开挖,历时30天,完成30万方土方开挖,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针对场地狭窄,材料加工、物料运输等场地均受限的难题,项目部经过方案比对,摒弃“占路审批”方案,转而“内部优化”,通过合理选取位置,设置钢筋料场,提前布局混凝土浇筑位置及物料运转通道,在“自家”场地上“自由发挥”,赢得了时间,最大化提升了施工效率。目前,该项目已成为拥有15家施工班组、16个工种、1000余名工人同步交叉作业的超级施工矩阵,10万平方米防水卷材施工已完成85%,正全力冲刺“9.5冲出正负零”节点目标。
土方开挖
技术攻关 破解高温“烤”验
入伏以来,连日的高温烘烤着项目施工现场的每一寸土地,同时也“烤”验着项目管理技术团队的“CPU”,暑热蒸腾再遇上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工期质量丝毫不能让步,要如何破解?施工项目团队经过研究讨论,选用跳仓法施工,将“大块头”分成“小块”分仓流水施工,不仅有效提高施工速度,还能释放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为了充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施工团队给大体积混凝土装上了“监控”,部署300余个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为精准控温提供数据支撑,有效防控结构裂缝,确保地下工程质量过硬。
此外,项目技术团队多次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升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采用水泥压力板工艺替代竖向防水保护层抹灰,减少拉毛,挂网,二次拍坡等施工工序;抗浮锚杆采用一体加工成型技术,在生产厂家将杆件固定件,精轧螺纹钢保护膜一体成型,缩短现场施工时间,节约现场二次加工时间,且成本质量较高。
现场施工
安全守护 构筑全方位防护网
面对项目体量大,工人数量多的情况,项目引入“物业”管家,采用“社区”化管理,构建和谐施工家园,解决工人的后顾之忧。项目建立一站式安全管理系统,从入场安全教育到安全体检到实名制系统,一站式服务,并采用人员差异化管理,新进场工人为“实习生”,配发黄色帽贴,进入一个月的“新手保护期”,特殊“关照”,之后转为“老员工”,发蓝色帽贴,降低了人员新手期风险。随着夏季高温持续攀升,项目实行“早晚抢工、午间休整”弹性工作制,并在现场引入“SOS”,设置多处“紧急呼救器”,遇到紧急情况工人可“一键呼救”,保障一线工人生命安全。
时值防水卷材施工高峰期,现场数百瓶“气瓶”白日“打卡”工地现场,夜间回厂,异常“火热”,作为防水动火作业“第一风险源”,为保障安全,项目部为气瓶加上了“红绿灯”,待检气瓶贴黄标,待抽检合格贴上绿标,才能“放行”入场,红色禁用,即刻清退入场,保障现场高温下气瓶使用安全。项目还打造3处工友服务中心如“绿洲”般分布在关键作业区,配备喷雾降温设备和休息座椅,并常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绿豆汤、酸梅汤等解暑饮品,“每位工友的健康都是我们最深的牵挂,安全措施必须跑在高温前面!”该项目负责人王君正掷地有声地说道,在热浪滚烫的施工大干中为建设者们注入安心力量。
送清凉慰问
此次“里程碑式”的浇筑战役,既是对项目管理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团队精神的淬火升华。项目部将以此节点为契机,继续发扬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 的铁道兵精神,持续强化安全质量管控,全力冲刺“地下主体结构冲出正负零”节点目标,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bwin必赢”力量。